人類最早用來做衣著的紡織纖維就是麻纖維;根據考古,埃及人八千年前就開始使用亞麻纖維了。
能夠作為紡織原料的麻纖維種類很多,原則上可分為兩大類,韌皮纖維(bast fibre)的苧麻、亞麻、大麻、黃麻、槿麻等,和葉脈纖維(leaf fibre)的蕉麻、劍麻(瓊麻)、鳳梨葉纖維等。
從麻的莖桿中抽離出來的韌皮纖維,以苧麻和亞麻最為重要,因為它們的纖維比較細,是做服飾、毛巾、蕾絲或花邊(lace)、桌布、窗簾布等的好材料。黃麻、槿麻的纖維比較粗,適合做麻袋、繩索、地毯底布或是包裝材料等,大麻則可拿來做繩索或其他環保型的產品。在此另需一提的,就是大麻的品種將近150個;目前經過生物科技的應用, 已可培育出低毒(四氫大麻酚含量在0.1~0.3%)和無毒(四氫大麻酚在0.1%以下)只可供紡織用的大麻, 此類只可供紡織用的大麻目前中國大陸正以「漢麻」(China hemp)為名,適量推廣中。
麻纖維中,利用葉脈纖維且經濟上比較有實用價值的是劍麻和蕉麻。這類纖維比較長、拉伸強度佳,常拿來做繩纜、地毯底布、防護網,或是與塑料複合壓成建築板材等等。
麻的主要化學成分也是纖維素。一般來說, 麻纖維的優點是吸水性好,強度比棉大,具優異的耐洗滌性能、抗鹼、具光澤。但彈性差、易縐,在相同的位置往復摺疊纖維,易造成斷裂現象。長期曝曬在日光下,會造成麻布強度變弱,但不太嚴重,故仍適合做窗簾布,只是容易發霉。現在利用麻纖維做的服飾產量很少,所以純麻衣服價格頗高。
